您当前位置: 爱真题>历年真题 > 教师资格 > 初中 > 教师资格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上半年)

教师资格初中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2019上半年)

2022-12-08 10:46:37 爱真题 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先秦典籍记载,有一位思想家在论述仁义问题时,提出“仁者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2.下列选项,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

①耦耕的推广

②《九章算术》成书

③党锢之祸

④始设西域都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杜佑《通典》记载:“贞观五年···增筑学舍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凡三千二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土,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当时的办学特色是(  )。

A、官学与私学并举

B、学制完备

C、官办教育具有开放性

D、开始设文武博士

4.中国古代名窑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下列以冰裂纹瓷器著称的是(  )。

A、汝窑

B、哥窑

C、邢窑

D、钩窑

5.据《明史·职官志》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实质上是(  )。

A、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B、中央一般行政机构

C、中央主要决策机构

D、事实上的宰相

6.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的理学家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张载

D、王阳明

7.清朝时,江南地区商业繁荣。史书载“徽州富甲江南,然人众地狭,故服贾四方者半土著”。江苏吴江“人浮于田,计一家所耕,不能五亩,以是仰贸易工作为生”。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商业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B、农业和手工业繁盛

C、工商皆本观念影响

D、地少而人口众多

8.魏源提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的历史背景是(  )。

A、西学开始传入中国

B、英国使者觐见乾隆帝

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D、外国使者获得驻京权

9.据史料统计,1872-1890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1/4以上,如以1872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10.有一张官方发行的“兴文教育彩票”,上面写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五日开彩”。其发行目的是(  )。

A、纪念屈原

B、中体西用

C、实业救国

D、兴办新学

11.1917年初,《新青年》载文:“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日,务去滥调套语。六日,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12.下图是小明家里收藏的一张民国时期的香烟广告。这张广告适于探究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13.下图是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折线上升部分表示党员人数急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B、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C、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D、苏维埃政府的整风运动

14.据学者统计,截至1938年底,全国有1001座城市沦陷,中东部地区就有75座被占;全国集中于中东部地区92%的工厂除了少量迁出(上海也只迁出12.3%)外,其余均沦入敌手。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的观点是(  )。

A、日寇侵略迟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B、汪伪政府的成立造成国土沦丧

C、上海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翘楚

D、中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被彻底推毁

15.下图所示学校所在的城市是(  )。

A、长沙

B、重庆

C、昆明

D、贵阳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改革的核心是(  )。

A、引导农民与市场接轨

B、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C、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

D、强化农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

17.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其主要原因是(  )。

A、领土的不断扩张

B、帝制取代共和制

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

D、社会经济的繁荣

18.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指出: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下列与上述“改变”相关的史事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9.史学家评论某一文件“是一份对既定权威造反有理的声明”,是美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标志。这一文件是(  )。

A、《常识》

B、《独立宣言》

C、《邦联条例》

D、《联邦宪法》

20.下图是英国发行的一组邮票,其中的人物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这位人物是(  )。

A、凯伊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哈格里夫斯

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消耗最大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坦能堡战役

22.1950年法国提出的一份文件中写道:“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这一文件是(  )。

A、《马歇尔计划》

B、《巴黎条约》

C、《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D、《舒曼计划》

23.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会议的东道主是(  )。

A、中国

B、南斯拉夫

C、印度尼西亚

D、坦桑尼亚

24.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迹之为物,必与“当时”“此地”之两观念相结合,然后有评价之可言。这里涉及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

A、比较法

B、时空定位法

C、归纳法

D、因果分析法

25.纲要图示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功能是(  )。

①对历史资料进行具体解释

②直观明了地呈现历史信息

③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④对知识要素进行整合与概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27.什么是历史讲述法?简述其主要特点。

A、(1)概念:以“述”为主,重在交代史实。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B、(2)特点:①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能有效节省时间,使学生较快掌握基本史实。②历史讲述法比较适用于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③在使用讲述法时,需要注意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而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往往是内容繁复、彼此关联的,应用讲述法时要正确,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④根据各课不同的历史教学目标和内容,讲述法可以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行交互策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8.简述历史课外读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应的教学功能。

A、(1)历史通俗读物。历史通俗读物比较简单易懂,能将历史知识做到深入浅出,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充历史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B、(2)各类通史。通过各类通史的阅读,可以较为系统地梳理出历史线索和脉络,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史观的形成,如唯物史观和全球化史观等。

C、(3)断代史、专门史书籍。阅读断代史、专门史书籍可以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一专门史相关知识。

D、(4)史学研究论文。史学研究论文的研读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历史史实、结论都不是不负责任的随心所欲的主观认识,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严肃科学性的、严密逻辑性的、高度思辨性的基础人文学科。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一)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钢要》

材料二:

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裏旧,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曰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

--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29.问题:

(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

(二)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历史教学法教材在论述课文辅助系统时所用的案例

图1-30辛亥革命形势图结合地图,归纳一下武昌起义发生的有利条件。

①从地理位置看。

②从经济发展看。

③从革命基础看。

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如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

数数看,到1911年,共有多少省份宣布独立?它们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30.问题:

(1)指出该课文辅助系统编排的主要特点。(8分)

(2)这种编排对学生学习历史有何重要作用?(8分)

(三)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教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个体学习:阅读课文学案中的材料,完成学案的基础知识题。

(2)小组交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分组进行交流。

(3)合作探究:结合学案中的材料,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共同纲领》的内容、图片《开国大典》、国旗、国歌等,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主题,进行活动、发表感想。

(4)总结提升。

31.问题:

(1)你认为这位教师设计有哪些可取之处?(8分)

(2)历史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四)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2.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