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爱真题>历年真题 > 教师招聘 > 青海 > 教综 > 2020玉树称多县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玉树称多县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12-29 17:55:51 爱真题 27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9小题,每题1分,共99分。

下列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是(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能力与结果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张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时间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他既欣慰于学生的成长又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张老师需要进行的是(  )。

A、行为取向的义利调适

B、生活工作的角色调适

C、行为选择的动机调适

D、师生之间的人际调适

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某班开展了“每周一星”的评比活动,通过评价一周内每一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选择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作为当周小明星,并将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师德的灵魂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素质教育把(  )作为重点,反映了新时代的要求。

A、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培养学生的个性

D、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性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新课改特别关注的教学过程本质观是(  )。

A、认识观

B、发展观

C、交往观

D、实践观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下列教学策略中,属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是(  )。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

A、斯宾塞

B、洛克

C、麦克费尔

D、科波菲尔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阶层本位论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A、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C、年龄影响力;职权影响力

D、职权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观察法的不足是(  )。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决定着(  )。

A、教育年龄

B、教育目的

C、教育年限

D、教育环境

某老师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和心思用来培养优秀的学生。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C、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D、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最低应该由所属(  )责令限期改正。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A、缺

B、缺

C、缺

D、缺

(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接受式

B、加涅

C、自学—辅导式

D、范例

不属于师德规范的是(  )。

A、爱国守法

B、舍己救人

C、终身学习

D、爱岗敬业

教师方某经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

A、行政强制或拘留

B、行政处罚或解聘

C、行政警告或拘留

D、行政处分或解聘

从本质上来说,德育过程是(  )。

A、个体与环境统一过程

B、个体与社会统一过程

C、个体与教育统一过程

D、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  )。

A、学年备课

B、单元备课

C、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

(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C、中国人民

D、民众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C、对学校文明的示范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A、缺

B、缺

C、缺

D、缺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定被称作(  )。

A、教育方针

B、教育原则

C、教育法规

D、教育制度

在教学中,处理好不同经验类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以下关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符号文字等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的积累都很重要

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  )因素。

A、内部—可控

B、内部—不可控

C、外部—可控

D、外部—不可控

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火车等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因为(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徐老师在教学中,先是利用大班上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的基本知识,而课后又利用小班跟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中典型性、突破性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徐老师利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特朗普制

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的作用,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指向教师本身。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教育功能

B、社会功能

C、调节功能

D、认识功能

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主观判断,被称为教师的(  )。

A、教学效能感

B、自我评估

C、教学心理忧虑

D、信心判断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  )两种形式。

A、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B、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C、感知和表象

D、概念和命题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材料

C、教育手段

D、教学媒介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练习

B、学习

C、强化

D、巩固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

A、师教生学 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B、热爱学生 团结互助 和谐发展

C、尊师重教 互助合作 传道授业

D、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练习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  )。

A、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B、使学生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

C、巩固知识,达到熟练程度,培养技能、技巧

D、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想发挥主导作用,其前提是(  )。

A、树立育人观念

B、有正确的学生观

C、真备科学的管理能力

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

《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巩固性

先天因素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

C、生产

D、发育

(  )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的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的培养。

A、创新能力

B、读写能力

C、听说能力

D、交往能力

有的教师在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之后,不会再多做一点,不再追求完美与成长,他们的工作往往就是遵照聘用合同的条款,缺少热情和持续成长与追求卓越的劲头。上述现象属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

A、能力建构期

B、职业挫折期

C、职业稳定期

D、职业上升期

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爱岗敬业

B、为人师表

C、爱国守法

D、无私奉献

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根据政策内容和层次的不同,可将教育政策分为(  )。

A、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B、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C、政党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政策

D、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下列条款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是,为了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当(  )。

A、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B、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

C、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

D、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学生安全隐患

以下不属于布鲁纳认为的学生具有的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的一项是(  )。

A、探索内驱力

B、好奇内驱力

C、胜任内驱力

D、互惠内驱力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围绕问题展开,这是(  )的特点之一。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合作学习

D、接受学习

考试时,老师站在小明一旁导致小明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属于(  )。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社会抑制

D、社会促进

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以下不属于学校德育面临的时代挑战的是(  )。

A、物质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挑战

B、科技进步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C、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挑战

D、家庭教育功能日趋弱化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利

C、各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科的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  )。

A、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B、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知识基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

A、学习期待

B、学习目标

C、学习效能感

D、学习策略

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的是(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以“别人也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小红看到小兰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在放学时将其抄写过来,参加了学校的作文征文比赛,获得了500元,小红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小兰的(  )。

A、隐私权

B、财产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针对小学生常见的“言行不一”的问题,德育应(  )。

A、从“知”开始

B、从“行”开始

C、从“意”开始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墨翟

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陶冶、自我改造的方法属于(  )。

A、宣传演讲法

B、榜样教育法

C、自我修养法

D、对话教育法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是从学生自身特点看,表明学生具有(  )。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目的性

B、计划性

C、实践性

D、特殊性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安置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这叫做(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D、杨贤江

小王毕业后成为某中学老师,他要求自己的行为与教师角色行为一致。这时他所处的态度阶段属于(  )。

A、服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内化阶段

D、自动化阶段

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  )。

A、学生的个性发展

B、学习成绩的提高

C、升学

D、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其中,(  )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

A、策略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实用性知识

从(  )角度,可以把课程规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A、课程的组织核心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存在形式

D、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  )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

A、阶段性要求

B、一般特征

C、根本性质

D、理想要求

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媒体

D、教学研究

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

A、结构差异

B、表现早晚

C、正态分布

D、晶体能力

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

A、孔子 苏格拉底

B、孔子 亚里士多德

C、孟子 柏拉图

D、朱熹 苏格拉底

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

A、霍尔

B、朱熹

C、高尔顿

D、老子

面对问题情境,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却常常出错的认知形式是(  )。

A、沉思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