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爱真题>历年真题 > 省考 > 河北 > 面试 > 2018河北省考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6月3日上午)

2018河北省考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6月3日上午)

2023-02-18 15:30:45 爱真题 251

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一篇文章引起广泛关注:一位父亲带孩子坐飞机去外地看病,因走散未能及时登机,父亲在飞机舱前下跪请求机组等待。部分网友认为这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但此后被证明是虚假消息,网友认为不应该以虚假消息博关注。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有的人认为应该知难而上,勇攀高峰;有的人则认为应该知难而退,请问你怎么看?

第3题:

请以“平衡”为题进行演讲。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本题属于社会现象中的判断类题目。通过审题发现,题目的论述重点在“但是”之后的内容,即通过虚假消息博得关注是否当做。如果可以做,要给出理由;如果不能做,要分析出原因,可能会造成的社会危害等。接下来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一位父亲带孩子坐飞机去外地看病,因走散未能及时登机,父亲在飞机舱前下跪请求机组等待”

这里给出了题目的事件背景。通过“外地看病”“走散”“下跪”这些词,能够判断出当事人比较特殊,心情焦急,下跪也是事出有因。但是作为考生,要以一个公职人员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给出观点: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过激,要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不建议遇到类似情况的旅客像这位父亲一样,所以在答题开始要给出明确的观点。

审题点2:“部分网友认为这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如果这则事件是真实的,机组考虑了走散父子的情况,那么确实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样的爱心是十分宝贵的。考生在分析的时候可以就这件事情传递了那些方面的正能量进行剖析。但建议篇幅不要太多,可以和表态部分合并说。

审题点3:“但此后被证明是虚假消息,网友认为不应该以虚假消息博关注。”

这两句话是论述的重点。考生需要思考,为什么事件会迅速扩散、为什么在爆出新闻之初没有验证真假,可以运用主体分析法从涉及到的相关主体如媒体、普通网民、信息发布者等主体分析。

综上,本题的答题思路应为:阐明观点对一些突发事件应当客观理性,详细分析虚假消息传播的原因,最后给出避免虚假消息传播的有效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之前,一篇内容为“父亲带病儿乘飞机走散,跪求机组迟飞等待”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正当社会公众想进一步了解事情原委的时候,却被证实文章是虚构的。这种通过虚假事件博人眼球的文章,不但损害了新闻公信力,更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一定要及时制止这种错误的行为。

这种事情在社会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第一,某些媒体攥稿人缺乏自律,成为事件主导者。一些攥稿人为了博取公众关注,吸引更多粉丝,赚取广告商的赞助,不顾事实真相,往往会用劲爆的标题吸引读者,和法律打擦边球,媒体的标签化和先入为主成为了虚假文章的催化剂。   

第二,网民缺乏理性思考,被跑偏的舆论诱导。网民们经常被一些标题夸张的文章吸引,匆匆扫过标题便对新闻事件定性,盲目跟风从重的心里将新闻当事人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

第三,政府相关部门缺乏监管。当下互联网信息成几何式增长,政府部门和互联网运营平台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手段乏力,监管技术都较为落后,使得虚假信息有机可乘。

虚假消息的传播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新闻传播中的各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以更严谨、更慎重的态度对待新闻,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第一,媒体应加强行业自律,客观报道,拒绝标题党。新闻行业应严守行业规范,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净体系,规范报道流程,严格发稿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媒体人要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承担社会责任,确保消息的真实性。主流媒体更应秉承“准确比速度更重要,深度比博取眼球更重要”的准则,严格新闻用稿制度,发挥其主体引导作用。

第二,公众要冷静自制,擦亮双眼,提高受众识别能力和新闻素养。对待新闻事件不偏听偏信,抵制扁平化的标签对新闻当事人的粗暴归类定性,阅读和理解新闻时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在自主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坚持理性原则,做到冷静转发、理智传播。

第三,政府部门要完善标准,加强监管。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信办、网监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对进行虚假报道和恶意炒作的媒体及个人进行严肃追责,对不核实信息、歪曲事实、误导公众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工信部、网安部门要加强自身技术升级改造,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自身舆论响应能力。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