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
第1题:
有人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阅读率越高。对此说法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组织一次到兄弟单位的调研,领导将此次任务交给你,你会和谁沟通,怎么做?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
审题点1:“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阅读率越高”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最容易理解的范围,就是北上广地区。而阅读率高,就是指人的追求已经脱离温饱作为人生目标的阶段,将精神的享受当成人生的目标。题目中隐含着与经济落后的地区的对比意味,两者相比,其实不仅仅是经济层次造成,还有与之衍生的思想、方式和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去思考这几个维度的原因,比如阅读需要经济上的投入,思想上也需要重视,方式上现在阅读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在环境上经济发达地区有人人学习的氛围等。在分析完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应的提出对策,可以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资金倾斜,也可以加大宣传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当然也可以创新阅读方式等等。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随着民众对阅读的不断重视,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全民阅读”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但题目中提及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与阅读率成正比的现象确实存在,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经济地区发达的阅读率偏高的原因有:
第一,从物质基础条件上,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人均工资高,生活富足,阅读是一件突破基层需求的额外需求,管子曾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经济发达的地区愿意为阅读消费、买单、出资的群体非常普及,阅读率作为城市人口数量和阅读书本数量的比率自然会很高。相反,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挣扎在贫困线和温饱线,自身生存条件都没能满足,没有多余的财力进行精神投资。
第二,从思想层面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意味着教育行业的发达,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终身学习”等积极的阅读的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尤其人群对教育的重视导致孩子们从小对阅读课外书等一些习惯早已成为日常的娱乐活动。相反,受到“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无用论”的鼓吹,经济萧条的地区对于教育的偏见和忽视,导致对阅读在潜意识中就丧失了兴趣,再加之我国的基础教育覆盖率不高,很多贫穷的地方九年义务教育不完全普及,阅读基础发展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三,从阅读方式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的科技发展迅速,电子设备普及度高,kindle、电子书、智能阅读器、电子图书馆等等种类繁多的阅读神器,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双重保障,帮助人们在平日的碎片时间都可抓紧阅读,充分利用多种方式的便利补充知识。
第四,在外界环境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竞争力大,不管是学习就业还是基础教育,阅读作为在短时间内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精髓的方式,无疑是人们选择提升自己的最佳方式,从儿童图书馆、阅读书屋等馆的建设数量来看就可以看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巨大竞争,倒逼着人们加大阅读量完善自己。
阅读量相差悬殊,但我们决不能一笑了之,而是应竭力改善阅读量悬殊的现状,真正的做到“全民阅读”。
第一,资金倾斜投入,以读书基金会、教育资金等机构作为平台,加大对阅读资金的投入,广大爱心公益人士、机构以及政府都可以成为投入者,将资金变换成了图书资源,让经济发展欠佳的城市避免图书资源短缺,影响人们的阅读率。同时,政府还可以直接资助当地中小学学校建立校内图书馆,农村建立阅览室,让广大的群众有书可读。
第二,加大宣传,传导阅读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领经济发展不佳的地区,摆脱“读书无用论”旧观点旧思想,逐渐认可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通过微博热搜、微信话题榜、公益广告、车载海报等等方式,提醒每一位居民,在空闲时刻,甚至是乘车的一段时间都可以抓紧时间阅读,提升居民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普及读书带来的好处,增加每个人的阅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阅读方式上,实现全民阅读的渠道多样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的地区,也应当打通渠道,加大阅读率,尤其是经济发展不佳的城市,可以设立一些图书跳蚤市场、图书漂流等等活动,让每一本书都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除此之外还可推广互联网+的方式,让经济发展不佳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app、电子阅览器等方式,更新阅读方式,扩大阅读面和增加阅读率。
第四,完善教育机制,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健全基础教育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图书阅读率差距。在山区或者贫苦地区尽早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完善基础教育,尽力完善课外读物、外文教学和视频教学光碟,全面丰富阅读资源,并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定期为希望小学等偏远贫困地区进行捐赠爱心活动,或者实行“城市农村互换书籍”的流通图书活动,让图书供给渠道通畅,建立保障阅读率的常态化机制。
习总书记曾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所以不管经济发展如何,我们都要致力于“书香社会”的建设,保证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多阅读、喜阅读、善阅读。
。。。
注:篇幅有限,答案及解析请下载试卷后查看。